自從5月11日七部委下發《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后,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相繼出臺了征收營業稅、契稅征收優惠政策三個標準以及最近各區房地局加大對個人所得稅征管力度等一系列政策,而由這些系列政策也引發出一些問題。為此,“鏈家”市場專業人士為您做以詳細解析:系列政策對存量房市場影響作用要大于增量房市場。
政府系列政策目的是為了抑制房價的過快增長,但是系列政策均是站在增量房市場來進行把控、引導,而對存量房市場的影響則是加大了交易成本,減少了供應量,對房價反而是促進上漲的力量。
現以營業稅征收和最近出臺的個人所得稅為例:營業稅征收的范圍是個人出售購買兩年內房屋(以產權證或契稅時間為準)將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出售購買兩年后房屋如果該房屋不滿足普通住宅優惠政策三標準將征收差額營業稅。
這項政策的實施的確是對增量房今后的發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卻現實地加大了存量住房的交易成本,減小了存量住房的房源流通量,進一步加大了房價上漲和租價下降的壓力。
關于個人所得稅,最近北京的各個區房地局開始在窗口直接征收個人所得稅,這項政策在減小增量房市場投資性購買需求的同時,勢必會更大地打擊存量房源的出售意愿,進一步打壓北京的二手房市場。
政策頻出臺的5月份,由于受系列政策的影響,據“鏈家”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同4月份相比,成交量下降了10%以上,這和5月份出臺營業稅的征收不無關系。以委托鏈家出售房屋的李先生為例,該房屋李先生欲以50萬元價款出售。他的房屋是2000年建成的,但產權證上注明的日期是2004年,很明顯,如果現在出售,剛好符合營業稅全額征收范圍內, 則李先生需繳納50×5%=2.5萬元的營業稅,面對如此高的營業稅,李先生提出他不負擔營業稅,他報價的50萬元為凈得價。這樣無疑會把營業稅的款項轉稼到買主身上,而買主往往也不愿意承擔這筆費用,使得交易被迫中止;再者政策的出臺,彰顯政府調控房價的決心之大,更加強了客戶對未來房價走低的期望,觀望客戶增多,這些都是造成二手房市場交易下降的原因。
而進入6月份以后,據“鏈家”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二手房成交量并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而且,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將進一步加快二手房交易量的下滑。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直接影響到了二手房的交易主體,加大了二手房市場交易成本,房源量減少并且買賣雙方因個人所得稅問題很難達成共識,這都使得成交量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也會出現部分房主加價出售,把個人所得稅轉稼到買主身上,直接導致房價出現上漲的趨勢。
系列政策的實施使得整個二手房市場5月份交易量同4月份相比大幅下降。但是所有中介公司的交易量并不是同比下降的,一些不具備品牌實力的中小中介成交量下降幅度必然在平均水準之下,甚至有中介公司出現“0”成單量現象;反而一些管理模式正規,施行透明交易的品牌中介雖然交易量下滑,但幅度不會太大。比如鏈家5月份的成交量僅低于4月份成交量的10%多點。這說明交易正在向品牌中介集中,品牌中介的市場份額有增加的趨勢。
在目前市場發展的“非常”時期,部分不法中介迫于資金壓力,極有可能“窮則思變”,因此買賣雙方更加要防范交易風險問題,以防03年SARS期間的“堅石事件”的再次重演,給買賣雙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鏈家”建議消費者在進行房地產交易時一定要到能夠實施透明交易的正規品牌中介公司進行交易,因為透明交易是買賣雙方見面并簽訂三方居間擔保合同,能夠有效的避免中介公司為一時之利益“賺取差價”“卷款逃走”現象的發生。
政策的頻頻出臺對于中介公司來說,是一次嚴竣的考驗,各大中介公司紛紛對公司業務進行調整,來緩解公司壓力。但對于政府來說,正可以以此為契機來整頓房地產中介市場,使其向健康、有序、規范的方向發展:實行合同備案。這樣可以推行標準合同,防止中介吃差價,掌握市場一手交易數據,一箭三雕;交易資金銀行托管。可以在辦理產權過戶時要求出具銀行托管單,非強制行為,但是如果不出具,要求買賣雙方簽署“放棄托管,后果自負”之類的文件。
綜上所述,“鏈家”市場專業人士認為,政府出臺的系列政策對于增量房市場的發展的確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但同時也對存量房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再加上最近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直指二手房市場,將進一步打壓二手房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