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對個體影響逐步擴大
農信社首次納入調整范圍
央行上周五晚宣布,從11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8.5%調高到9%,再次凍結資金1500億元左右。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累計凍結資金已經逼近50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以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都把農信社排除在外,而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首次把農信社納入了調整范圍。上調后,農信社將執行6.5%的存款準備金率。資料顯示,去年全國農信社各項存款余額占全部金融機構的10.8%,以這一比例估算,今年全國農信社的各項存款余額在3.5萬億元左右,那么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凍結農信社170億元流動資金。這是農信社7年以來,首次上調準備金率。
此次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為何將農信社納入?有專家分析認為,應該是央行針對農村金融機構流動性相對寬松、放貸沖動較強做出的調整。也有分析師指出,農信社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普遍偏高,可通過將超額存款準備金轉為法定存款準備金,以降低政策的影響。
目的:減輕貨幣投放壓力
央行本月初曾表示,雖然今年以來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銀行體系流動性,流動性過剩的狀況有所緩解,但是當前國際收支順差矛盾仍較突出,銀行體系新的過剩流動性仍在產生。
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76萬億元,同比多增7987億元,已超過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增貸款目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表示:“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直接針對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有利于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
某銀行高層表示,與加息相比,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更為立竿見影,因為它能直接凍結商業銀行資金,通過削減銀行的可放貸資金規模來抑制銀行信貸過快增長。他認為,如果流動性繼續泛濫,央行很可能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師哈繼銘認為,長期來看解決流動性過剩局面仍需從降低外匯流入、減少外匯占款入手。他建議積極改變此前“寬進嚴出”的外匯管理政策,加快推出QDII(國內合格機構投資者赴海外投資)。
個人購房審批將戴緊箍咒
“其實,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針對銀行,對個人影響很小。但是,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頻率加大,影響也逐漸擴大。”某銀行高層如是說。
該人士表示,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使得企業想貸款變難,而大體上個人貸款不會受太大影響,但各家銀行會對年底前的個人貸款審查加大力度。由于在所有貸款中,個人貸款的不良率是最低的,因此各家銀行都將個人貸款作為首要扶持和發展的項目,對個人貸款的審查力度一般會放松,收入低一點的也能得到貸款。“但是隨著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的收緊力度加大,銀行能放出的貸款數量變得越來越少,因此,銀行對于在年底前辦理房貸的個人,會加強貸款資格審查力度。”該人士稱。如個人辦理抵押貸款時,以往只要有看似合理的貸款用途,銀行就會放貸。但是現在銀行可能會加大對貸款用途的審查,達不到銀行要求的可能就貸不到款。
昨天,某商業銀行房貸經理告訴記者,今年央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加息,對個人房貸的影響逐步加大,今后銀行肯定會對個人購房貸款審核力度加大,有的可能降低貸款成數,有的貸款可能會執行基準利率,而無望享受比基準利率低15%的優惠利率。
■相關
股市平靜應對緊縮
央行決定從11月15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雖然這對股市是明顯的利空,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回顧今年此前的兩次調整,證券市場都未受到太大影響,而此番在股指創新高時再度上調準備金率,使年內再度加息的可能性降低,對股市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