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是用畢生的積蓄來買房子甚至負債來置業的,在買房的過程中卻容易被開發商的種種伎倆蒙蔽了眼睛,往往在買房之后懊悔不及卻回天無力。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目前買房主要有以下幾類陷阱: 第一類:配套設施 開發商在銷售項目時對今后的生活配套設施承諾得完美無
許多人是用畢生的積蓄來買房子甚至負債來置業的,在買房的過程中卻容易被開發商的種種伎倆蒙蔽了眼睛,往往在買房之后懊悔不及卻回天無力。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目前買房主要有以下幾類陷阱:
第一類:配套設施
開發商在銷售項目時對今后的生活配套設施承諾得完美無缺,但購房者真正領取了住房鑰匙準備入住時,會發現許多的承諾并不到位。
應對購房者應冷靜分析各種配套設施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如開發商提供免費交通車,能長期免費嗎?二是調查教育設施是否為教育行政部門所認可。三是看周圍是否有替換的配套設施。假如缺乏上述措施,一旦開發商提供的配套設施不配套,麻煩就多了。
第二類:內部認購
內部認購是房地產開發商不公開地預售商品房。由于內部認購的商品房價格相對較低,從而吸引了許多買房者。但一些內部認購的商品房是在開發商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銷售的,其不受法律保護,購房者的權益也無法受到保障。
應對最好不要購買這類商品房。至于想買低價房的業主或投資者,應選擇信譽好、實力雄厚、具有市場品牌的樓盤。
第三類:逃避債務
借破產逃債是許多公司常用的伎倆。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常常將資產轉移到另一項目中,或隱匿財產,抽逃資金,做假賬造成破產的假象,搞假破產。
應對業主可盡量選擇信譽好的開發商,要分清股東與公司的關系,同時,明察暗訪項目公司的實際財產。
第四類:購房合同
購房者與房地產銷售商簽訂的購房合同會有空白的地方作為合同的補充條款,但如果雙方沒有補充條款,就應該注意合同的空白處別讓開發商做了手腳。
應對購房者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耐心看完全文,遇到空白處應填上自己應有權益的內容。如無需填寫時,也應畫上橫線。
第五類:房產證拖著不辦
有些業主買房時開發商承諾在三個月之內辦理房產證,但有時好幾年房產證依然沒辦下來。幾年來每次去找開發商,對方都有一套托詞,用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正在辦理”。
應對購房時看商品房是否“五證”齊全。即《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許可證》、《商品房預\(銷\)售許可證》。若不齊全,消費者購買后則可能拿不到房產證,商品房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來源: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