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日,正是""兩會""召開時。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如何振興各行各業的建言獻策積極涌現。既然九大行業都已經有了振興規劃,那么,能否借""兩會""之機,至少為囊括了房企、購房者這些""富人""的房地產業說說話?!
我們知道,站在窮人的行列、為窮人說話很容易,也很安全,以至于我們的政府、實""為富人做事""的專家學者,過去一段時間里大表親民姿態。只是,一些沒有基礎的親民政策還是出現了紕漏,廣州的經濟適用房五成多遭棄購、限價房遭遇收樓門就是很好的例子。
追究起來,出現這種局面,主要是政府在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上的讓利不夠。為什么會讓利不夠?主因是政府有更長時間、更多保障房的規劃,在某些年份、某些項目上的讓利過多,這樣在財力上難免就會捉襟見肘,以至于在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上也就只能量力而行。
統計顯示,作為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的土地出讓金,廣州2007年為326億元,2008年僅113億元,呈快速下滑的趨勢,財力困境加劇。為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于過去一向不讓開發商參與的舊城改造,日前也開始在海珠區南華西危破房改造地塊上引入開發商的力量。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主因在于樓市仍處下滑的困局,前景預期的悲觀使整個行業投資收縮,導致土地出讓市場冷清。
要扭轉這種狀況,就必須扭轉樓市的整體持續低迷。春節前后,廣州的整體成交再次陷入淡靜。在降價的情況下,廣東商品房2008年空置面積仍激增245萬平方米更是明證。要扭轉整體的低迷,除了要發展商在讓利上更進一步,也必須依靠政府更多地為""富人""說話,為市場注入信心。從全國的經驗來看,天津的購房入戶等不失為一種值得借鑒的做法,或許,廣州還有更好的選擇。
在全國眾多城市紛紛為""富人""說話的時候,兩會代表們也許應該更積極建言獻策,為""富人""說說話,推動政府打破沉默,為樓市再鼓下勁、提下信心。只要是抱著一顆平常心,在為""富人""說話的同時,堅守""為窮人做事""的核心原則不放棄,話說得難聽一點也不妨。但是,如果為""富人""說了話,卻又沒為窮人辦成事甚至損害了窮人的利益,那不如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