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市人民法院受理的離婚案有601件,占民事案件總數的24.9%,其中以判處離婚結案的有86件,判處維持婚姻關系的有115件;以調解結案的有180件,調解中現在維持婚姻關系的有37件。
人民法院民庭法官介紹,近年離婚案件有增長趨勢,去年該院受理離婚案562件,占當年民事案件的23%左右。
離異成了精神解脫
“不合適就分手”。在機關工作的小陳對一個月前的離異已沒有半點的痛苦之情,倒似乎還有某種隱隱的解脫之感。
今年5月,市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小陳與小羅的離婚糾紛一案。80后的小陳和小羅在大學相識,于2007年進入婚姻殿堂。小陳畢業后就職于一家機關單位,丈夫小羅則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婚后兩人的交流逐漸減少,小陳常常因為丈夫沒有時間陪自己而發牢騷,而小羅也因為妻子沒有體諒自己的辛苦而頗有埋怨,兩人一度面臨離婚危機。在雙方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兩人決定多給對方一點時間,試圖喚回大學里那些美好的回憶。但是在溝通過程中,兩個人慢慢地發現,由于工作環境的不同,彼此之間不僅缺少了共同話題,連價值觀也變得不同。“這不是我理想中的婚姻,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對方能夠知道我心里想什么。結婚前我們把婚姻想得太美好,現在才發現原來兩個人根本不合適。”小陳在接受法官調解時如是說。
多重原因致勞燕分飛
據了解, 如今的夫妻勞燕分飛有多重原因。首先是70后、80后不再屈從傳統觀念,為追求感情和諧而要求離婚的增多。70后和部分80后的婚姻已經過了“七年之癢”,由于接觸的信息較廣,思想更加多元,對婚姻質量的追求也更高,不少人認為自己與配偶性格不合,缺少共同語言,以無法共同生活為由,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者增多。
法院受理的離異案子中,長期在外務工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也較多。因夫妻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在家留守,或是雙方同時外出務工、但不在同一個單位或者同一城市,夫妻長期分居,聚少離多,雙方缺少交流和溝通,導致感情日趨淡化。
“也有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工廠停產歇業,男方失業或者雙方失業后,部分女性為了擺脫貧困而選擇離婚的。”
據了解,房產新政也成為離婚率增高的因素。二套房、三套房的認定以家庭為單位,為了能夠取得首套房的利率優惠,少數家庭竟不惜以假離婚作為代價。
各方聯手力促家庭和好
法官認為,夫妻關系是婚姻家庭關系的核心,穩定婚姻家庭關系,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婚姻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準予離婚。法官介紹,樹立以“夫妻感情”為標準的理念,這是目前法院在調解離婚案件中執行的準則。
如何控制離婚率上升?法官認為,要加大法制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婚姻家庭觀。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法制宣傳,使夫妻雙方在家庭中做到互相忠誠和愛護;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調解職能,讓家庭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減少訴訟。為人夫為人婦者,應盡量互諒互讓,多交心多溝通,共同努力攜手對待碰到的困難和問題。
此外,一位法官認為,婚姻登記管理機關要嚴把審查登記關,防止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等違法現象發生,減少違法婚姻、無效婚姻的產生;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應嚴格把握離婚標準,查明雙方離婚的真正原因,能調解和好的多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能判不離的盡量判決不準離婚,力促家庭和好如初。